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保教知识真题
一、选择题
1.幼儿赛跑、下棋一般属于( )。
A.表演游戏。
B.建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游戏的类型。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题干中幼儿赛跑、下棋都是具有一定规则且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故此题选D。
2.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表述不符的是( )。
A.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B.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调练幼儿的体育运动技能。
D.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C项训练幼儿体育运动技能不符合幼儿体育的教育目标。故此题选C。
3.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逻辑性。
D.抽象概括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时幼儿已能进行一些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大班幼儿的年龄是5~6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性。故此题选择B选项。
4.“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这样的语言描述主要反映了幼儿哪方面的发展?( )。
A.自我概念。
B.形象思维。
C.性别认网。
D.道德判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而自我认识中又包含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形成了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智力、人格、能力、性别角色和族群背景。题干中“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等等这样的语言正是幼儿自我认识中自我概念的体现。故此题选择A选项。
5.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最早( )。
A.使用恩物开展教学的学前教育机构。
B.为工人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C.为贵族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D,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的学前教育机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育的发展。欧文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厂开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工人子弟学校。故本题选择B。
6.暂无,待更新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特征。一个活动水平高的孩子爱动,总是喜欢跑去:相反,一个活动水平低的幼儿,不怎么跑动,可以安静的坐很久。题干中幼儿跑来跑去,表现活跃是活动水平高的表现。故本题选择D。
7.田田因为想妈妈哭了起来,冰冰见状也哭了。过了一会儿,冰冰边擦眼泪边对田田说:“不哭不哭,妈妈会来接我们的。”冰冰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 )。
A.依恋。
B.移情。
C.自律。
D.他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移情的知识点。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题干中冰冰边擦眼泪边安慰田田,与田田产生情感共鸣和同情心,是幼儿移情能力的体现。故此题选B。
8.暂无,待更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依恋类型。反抗型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故此题选C。
9.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和小猫起玩得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服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 )。
B.自我强化。
A.替代强化。
D.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A选项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B选项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C、D选择为干扰选项。萌萌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会降低对猫的恐惧,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A。师.出.教.育
10.3-6岁幼儿运动时,正常脉率高峰区间应是( )。
A.90-110次/分
B.110-130次/分
C.130-150次/分
D.150-170次/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脉率就是心率,正常情况下,脉率跳动次数与心跳是一致的,而且跳动节律均匀。幼儿在活动前脉率为每分钟90-110次,幼儿在运动时的脉率处在每分钟140-150次之间,适量强度的运动后在每分钟150-180次。题干中表明是幼儿运动时的脉率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二、简答题
11.简述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
幼儿园所在社区自然环境和社区生活氛围、社区设施等,都是幼儿园可以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因此,幼儿园要主动与社区合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发掘和利用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与幼儿园的教育整合。
(1)带儿童到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到社区散步和玩耍,感受社区文化,认识和关心周围的人,参加社会实践等,让儿童作为社区的一分子,有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亲密接触,享受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2)幼儿园与社区资源共享,为社区服务
幼儿园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形式,把社区力不同职业的人士适当适时地请到幼儿园来参与儿童教育,拓展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范围,使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真实性。
(3)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为社区建设出力。幼儿园所具有的智力、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在不干扰正常教育秩序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低根据社区的需要真心实意的与社区相互配合,实现合作共育。
12.简述幼儿工具性攻击和政意性攻击的异风。
答案要点
(1)含义: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殴打等。
(2)相同点:都是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3)不同点:
①指向对象不同。工具性攻击指向的是物品,为了获得物品而攻击别人:敌意性攻击指向的是人,为了嘲笑批评他人。
②年龄段不同。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③预见性不同:工具性攻击属于缺少预先的设想和深思熟虑而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而敌意性攻击是为了报复先前的侮辱或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使别人受到伤害,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
三、论述题
13.试述科学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原则。
答案要点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其他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其他管理包含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间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
(1)生活管理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科学规范的生活管理,儿童就无法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规则的教育与游戏活动。
(2)教育管理
班级保教人员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在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园班级教育管理。
(3)物品管理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因素,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儿童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儿童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儿童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使用,班级物品包括小床、小被等生活用品,玩具、学具等学习用品以及钢琴、电视等教师教学物品。
(4)其他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除了着重进行生活和保育教育活动管理外,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管理,如学习管理、环境管理、班际交流管理、家庭教育管理、社区活动管理等,它们也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材料分析题
14.材料:
教师为小班幼儿制作了一列“小火车”(见下图),在每节本厢上分别贴了不同品种与数量的“水果”标签,要求幼儿能按标签投放“水果”。
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
莉莉看着标签,并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
民民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然后看着车厢里的“水果”,自言自语道:“嗯,都放对了。”
问题:
(1)根据上述三位幼儿各自的表现分析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15分)
(2)该材料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5分)
答案要点
(1)思维的不同水平。民民的思维水平即数学发展能力是最高的。
(2)启示: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于活动的组织。
15.材料:
中班角色游戏中,有动儿提出要玩“打仗“游戏,他们在材科柜里翻出好久不厦的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地”,“哒哒哒”地打起来,玩得不术乐平、李老师看到此情景非常着急,连忙阻止:“这是理发店的玩具,不能这样现。”
问题:
(1)问李老师的阻止行为是否合适(2分)?请说明理由。(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8分)
答案要点
(1)李老师阻止的行为是不合适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其中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的属性,幼儿总是在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基础上,自己来选择和决定做什么游戏,材料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玩的不亦乐乎,体现了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特点。同时幼儿的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材料中幼儿将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都是体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材料的假想。
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好介入时机、角色定位及方式方法等方面,充分保护幼儿游戏的特点。题干中李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选择在幼儿快乐的玩耍时进行介入,打断幼儿游戏,选择的时机不恰当,同时选择了以以现实代言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容易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丧失游戏的兴趣,因此是不恰当的。
(2)教师在幼儿游戏应合理支持和指导游戏的开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具体我会这样做:
首先我会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其次为幼儿提供符合“打仗”这一主题的其他材料,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在游戏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巧妙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探索游戏奥秘: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也会利用时间多提供丰富的可转换的材料投放在班级内的活动区,引导幼儿利用材料一物多玩,吸引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游戏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提升。
五、活动设计
16.为了帮助小班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余老师准备开展“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系列主题活动。请围绕该主题为余老师设计三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总目标。(8分)
(2)写出其中一个子活动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名称、目标。(每个活动4分,共8分)
答案要点
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主题活动总目标:
1.认识幼儿园,了解并熟悉幼儿园的各个环境。
2.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
3.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
子活动一:小班音乐活动《我上幼儿园》
(一)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一句一句地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鼓励幼儿边唱边根据词意自由动作。
3、鼓励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并体验与别人一起唱歌的欢乐。
(二)活动准备:
1、布娃娃一个
2、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激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三)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
师:“看!谁来了?她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呢!”(教师出示布娃娃,让幼儿抱抱、亲亲她)
师:“今天布娃娃要上幼儿园了!”
师:“你们看,布娃娃在干什么啊?”(教师让布娃娃做各种欢快的动作,幼儿能说出布娃娃上幼儿园很高兴)
2.学新歌
师:“听!”(教师边用布娃娃边示范演唱歌曲)
师:“布娃娃高兴的唱起了歌!都唱了什么?”(教师带领幼儿根据伴奏说歌词)
师:“那我们和布娃娃一起来唱歌吧!”(教师用布娃娃演示带领幼儿用琴声歌唱,学会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听教师的演唱,教师放慢演唱的速度,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幼儿随教师的琴声演唱一遍)
3.幼儿能随教师的琴声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分集体和个别幼儿两种形式演唱)
4.引导幼儿自由地创编动作
师:“爸爸妈妈都是怎样上班的呢?”(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其他歌词也同样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上幼儿园吧!“(教师综合幼儿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师:“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最想和谁一起去啊?”(教师引导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
师:“那你们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那你们应该对好朋友怎么说呢?”“(教师鼓励幼儿主动邀请朋友,和朋友一起演唱,并为同伴进行喝彩,在学会结伴表演后,鼓励幼儿邀请没有朋友的幼儿,并一起表演)
子活动二:小班语言活动《我上幼儿园》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主动向人问好,会说短句“早上好”。
2能够用肢体动作表演故事中小动物。
3.体验上幼儿园的愉快情绪。
子活动三:小班社会活动《我的小标志》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喜欢自己的标志,能较快地找到它。
2.能够自己找到贴有相同标志的物品。
3.对属于自己的新物品产生亲切感。 |